甘肃新春拼经济,看各地如何“落子”?
中新网兰州2月15日电 (南如卓玛 杨艳敏)春寒料峭,大潮澎湃起。轰鸣声不断,施工机械、运输设备往来穿梭……2023年新春伊始,鸟瞰陇原大地,一个个快速推进的重大项目已然激战正酣。
2023年,必将是甘肃项目建设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关资料图)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2月11日,今年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拉开了甘肃省项目建设的大幕,一批投资规模大、增长后劲强的重大项目迎春破土。
奔跑开工,实干开局。900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年度计划投资2176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省列重大项目75个,年度计划投资535亿元,高标准开局、高效率推进,全面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推动全省经济实现“开门红”“全年旺”。
梳理甘肃各地集中开工项目发现,“营商环境”“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等关键词,释放各地新春“拼经济”具体如何“落子”的信号。
2月10日,甘肃河西硅业20万吨硅系新材料综合利用项目一号矿热炉生产车间火花四溅。 赵琳 摄一拼营商环境:“问题在一线解决”
“要争分夺秒抓建设,以‘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快节奏、高效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坚决兑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承诺。”甘肃天水市市长王国先强调,坚决兑现“只要企业定了干,一切手续政府办”的承诺,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全要素、全流程跟踪服务,着力打造营商高地。
今年以来,天水市共谋划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05个,总投资4137.6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57.6亿元,涵盖交通、水利、农业、工业、新能源、生态环保、商贸物流、海绵城市等多个领域。
陇南市69个项目集中加速“起跑”。陇南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李荣表示,陇南将以最大的诚意广交天下朋友,以最优的政策服务好每一家企业,真正同投资商和企业家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让大家在陇南的投资得到回报、合作赢得发展。
图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花儿历史博览传承中心效果图。(资料图) 临夏州融媒体中心供图二拼项目建设:转型升级构筑发展硬支撑
重大项目如同“超级引擎”,不仅是稳投资、促增长的“压舱石”,更是加速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心剂”。2023年,甘肃推进287个省列重大项目,项目数量、年度计划投资均创新高。其中,交通物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等领域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占比达84%。
其中,金昌市大力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紧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和3个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隐形冠军等头部企业,引进一批核心企业和基地型、龙头型、带动型项目,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酒泉、嘉峪关、白银等市提出以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其中,酒泉市全年计划实施各类项目826个,总投资34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7亿元,涵盖能源、工业、交通物流、城市及园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嘉峪关市推动总投资4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3亿元的102项重点项目开工复工,全力奋战一季度实现“开门红”。
图为酒泉市经开区内转运风机叶片。(资料图) 酒泉经开区供图三拼发展“加速度”:大抓特抓实干为先
各地各级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一个个重大项目犹如春日播撒下的种子,持续迸发勃勃生机,处处涌动滚滚热潮。
梳理甘肃14个市州集中开工项目发现,各地围绕经济发展主要以项目招商、落地为核心,所有资源跟着项目走、所有要素围着项目转、所有干部聚焦项目干,真正把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的“牛鼻子”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工作的着力点、发力点,全面吹响今年项目建设的冲锋号。
其中,交通物流、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及科技创新成为甘肃今年第一季度项目建设的热词。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对加快甘肃省转型升级、提升民众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省长任振鹤指出,要争分夺秒抢时间、拼进度。决胜一季度,夺得“开门红”,迅速进入正常施工状态,倒排工期、顺排工序、挂图作战,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以实干快干迎新春、开新局、谋新篇。
2021年10月,中国苹果首届产销峰会暨甘肃(平凉)果品贸易大会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开幕。(资料图) 魏建军 摄经济专家建议:依托自身优势“差异化发展”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副主任、甘肃省政府参事林柯认为,重大项目集中开工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同时意味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将对地区经济增长有较大推动作用。
“项目开工就是投资的开始,会形成更大规模的生产,地区经济总量会不断上升,产业结构、财政收入、就业等都会得到不断改善。”林柯表示,然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复苏,但绝大多数省区的“十四五”规划及相关的产业专项规划,不仅均提出了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高端新材料、数字与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等产业,设定的产业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而且提出了要打造全产业链,这极有可能形成新的产业过度扩张和新的产能过剩,同时也会造成大的债务负担和新一轮的金融风险。
图为天水市建设中的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资料图) 天水市发改委供图林柯从产业角度建议,应统筹调控地方产业规模,根据不同省区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从宏观总量、规模上进行调控,防止出现新的低水平重复扩张和产能过剩。同时,合理控制产业信贷及融资规模,合理控制项目的用地审批和税收优惠,地方项目建设最好依托自身已有基础优势,抓住自身在产业链上的优势环节“差异化发展”。(完)
相关文章
刚刚,华为官宣:华为Mate60Pro+ 华为MateX5正式开启预订!有这几款配置,速看......
刚刚,华为手机官宣:今天,华为Mate60Pro+、华为MateX5加入先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