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新华解读】一季度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观察:加息潮即将落幕
为遏制不断飙升的通胀,2022年全球主要央行以20多年来最快速度和最大规模进行加息,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38家央行共加息210次。2023年一季度,尽管由于银行业动荡给全球经济增长前景蒙上了阴影,加息规模有所放缓,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央行的加息步伐继续保持健康。专家分析认为,随着通胀逐渐放缓,经济压力增大,全球央行距离暂停加息已为时不远,最关键的分歧点在于何时降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欧美银行业动荡 加息预期降温
当地时间3月8日,美国第十六大银行硅谷银行(SVB)发布公告,计划甩卖持有的资产并发行股票融资。这一消息引发了股票市场的暴跌,市场挤兑之下,硅谷银行陷入实质上的破产状态,随后在3月10日被美国存款保险机构(FDIC)接管。
按照总资产规模来算,硅谷银行成为自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以来美国最大规模的破产银行,市场分析认为,硅谷银行“暴雷”的消息导致市场开始担忧高利率环境下的金融风险,投资者开始押注美联储将很快停止加息。
当地时间3月15日,饱受“病痛”困扰的瑞士信贷银行股价暴跌。拥有167年历史的瑞士信贷也是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认定的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这意味着,一旦瑞士信贷破产,会比硅谷银行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其危机可能波及全球金融体系。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欧洲研究所教授伊恩·贝格表示,过去一年多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持续加息是导致此轮银行业动荡的重要原因。利率一旦上升,债券价格会随即下跌,欧美持续加息令那些持有债券资产比例较高的银行陷入困境。此次欧洲银行业风波中,像瑞士信贷银行和德意志银行这样的大型银行都受到了影响。
尽管自硅谷银行倒闭和瑞银牵头救助瑞士信贷以来,银行股有所反弹,但压力远未结束。各国央行担心,市场动荡可能会导致贷款机构融资成本上升,这反过来又会减缓借贷,阻碍信贷增长,从而拖累经济增长,并最终抑制通胀。
有“末日博士”之称的著名经济学家鲁比尼表示,美联储和其他央行原本就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如果用加息对抗通胀,将导致经济衰退;而如果为了拉动经济而不加息,可能最终会陷入更高的通胀。而现在,央行的权衡从“两难”变成了“三难”——既要实现价格稳定,又要有稳定的增长,还要保障金融稳定,“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没有同时实现这些目标的工具。因此,我们正在面临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双重风险”。
全球央行或将采取更温和的措施——硅谷银行危机促使交易员押注6个月内全球集体降息 来源:彭博
而对于这场全球加息大潮的即将落幕,市场已有心理预期。根据彭博经济计算的一项指标,全球利率的峰值将在第三季度达到6%。而到明年年底,这一指标预计将降至4.9%。
发达经济体谨慎加息
一季度,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形势有所好转,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央行将很快暂停加息。总体而言,这些央行对于未来调整货币政策路径的态度仍较为谨慎。即便面对已经开始下降的通胀,仍强调继续加息的重要性。
当地时间1月25日,加拿大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4.5%,加拿大央行表示,如果经济发展情况与货币政策展望大致相当,预计将把政策利率维持在当前水平。由此,加拿大央行成为G7央行中首个正式表态“有条件暂停加息”的央行。
当地时间3月16日,欧洲央行兑现了此前50个基点的加息承诺,但不再对下一次加息做出明确承诺。对于近期的银行业风波,欧洲央行表示,正密切监测当前的市场紧张局势,随时准备在必要时作出反应,以确保欧元区的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
“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美联储年内第二次例会备受市场关注。当地时间3月22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75%至5%的水平,为2007年10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经累计加息450个基点。
美联储表示,“一些额外的政策收紧可能是适当的”,以便获得足够严格的货币政策立场,帮助通胀率恢复至2%的长期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当前政策立场较近一个月前有显著变化,放弃了暗示继续加息的相关表述。
市场普遍认为,在评估经济环境后,美联储将在5月3日的议息会议上最后一次加息25基点。美国前财政部长萨默斯表示,随着一系列疲软的经济数据公布,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在上升,美联储正在接近其加息周期的尾声。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美联储正面临当年的雷曼难题,即没有雷曼倒闭引发的迫在眉睫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大家就不可能取得救市的共识。现在“银行业动荡—信贷紧缩—需求冷却—通胀下行”这种加息的效果如何,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所以,美联储只能在显性的通胀高企和隐性的金融风险之间选择了抗通胀优先。然而,考虑到货币政策效果的滞后性,等到看货币紧缩非意向的金融或经济后果时,货币政策再转向,或者为时已晚。
在欧洲央行和美联储先后宣布继续加息后,瑞士、挪威、英国央行于当地时间3月23日分别宣布加息。
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为连续第11次加息,利率水平达2008年10月以来最高。这是2021年12月以来英国央行连续第十一次加息。
瑞士央行加息50个基点至1.50%,这是瑞士央行连续第四次加息,利率达到2008年10月以来最高水平。该行认为,对瑞信采取的措施已经制止了危机,但同时也承认仍然准备在货币市场进行干预。
发达经济体央行这波不约而同的加息动作表明,尽管美国和瑞士近来均发生了银行倒闭的严重事件并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但西方金融监管当局现阶段决定货币政策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仍然是压低通胀。
德国商业银行利率策略主管莱斯特称,市场对两大央行终端利率水平的预期非常稳定,欧洲央行终端利率预期回落至3.5%,美联储终端利率预期回落至5%,这与1月底通胀担忧重燃前的预期差不多。然而,最高利率的构成——实际加息和预期加息的加总,已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他说:“假设在3月议息会议之后,大约90%的加息已经落实,远期利率几乎没有预期今后会进一步收紧政策。”市场认为加息周期实际上已经结束,因此对终端利率的担忧已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表示,欧元区面临着比美国更严峻的“滞胀”难题,已领先美国进入衰退周期。受劳动力短缺和工资上涨的驱动,服务通胀在核心通胀中的贡献率或稳步上行,使其拐点滞后于整体通胀。短期内,在全球金融条件继续收紧、总需求继续回落以及能源危机继续延宕等多因素交织的环境下,欧洲央行更难进行跨期最优选择。随着紧缩政策的需求效应持续发挥,欧洲央行未来还可能继续向下修正经济增长预期,从“浅衰退”演化为“深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今年的经济放缓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8%,较此前预测均下调0.1个百分点,全球通胀将从去年的8.7%下降到今年的7%。
新兴经济体加息潮分流
一般来说,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通货膨胀率的稳定,同时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比发达国家的央行更早上调利率以抗击通胀。
巴西央行早在2021年3月就开始加息,总共加息1175个基点,达到目前13.75%的水平。目前,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和智利的基准利率均在10%以上,远高于市场基于美国隔夜指数掉期对美联储利率峰值接近5%的预期。
在年度通胀率三十多年来首次达到100%后,阿根廷央行今年首次加息,于3月16日决定基准利率上调300个基点至78%。阿根廷央行预计今年的通胀率会达到110%,较前一期调查高出了10.2个百分点。
然而,此轮“加息潮”出现“异类”,土耳其央行、越南央行选择降息。
2月23日,土耳其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8.5%,这是2022年11月土耳其宣布结束上一轮降息周期后首次降息。土耳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称,尽管数据表明经济活动好于预期,但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各国加息政策的担忧仍在持续;预计地震会对短期内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但不会对经济中期表现产生永久影响。土耳其央行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足以通过维持价格和金融稳定来支持震后经济复苏。
为了刺激经济,越南央行宣布,自3月15日起将再贴现利率和银行间市场隔夜拆借利率分别下调100个基点至3.5%和6%;4月又将再融资利率下调50个基点至5.5%。这一系列操作的背后是越南房地产市场所独有的状况:2022年,在越南政府金融反腐风暴的影响下,越南房地产行业陷入低迷,连带银行业也陷入危机。
世界银行曾指出,全球范围的“加息潮”将把全球经济推向衰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一连串的金融危机风险和持久伤害。
经济学家和投资者警告说,更多的新兴市场和前沿市场可能被迫屈服于市场力量并将放弃本币与美元的现有固定汇率。
埃及、巴基斯坦和黎巴嫩在1月份都放弃了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政策。埃及镑自1月4日以来贬值23%,这是自去年3月以来的第三次贬值;巴基斯坦当局于1月26日放松汇率挂钩,这导致巴基斯坦卢比兑美元贬值了约五分之一;黎巴嫩央行于2月1日取消了自1997年以来实行的钉住汇率,使黎巴嫩磅兑美元暴跌90%。
管涛表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坚持对内优先,难以同时兼顾内外均衡。不论是新兴市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经济体,不论它的汇率是浮动还是固定,他们的货币政策都难以完全独立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红玉表示,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溢出效应既取决于加息动因和美国经济基本面,也取决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基本面。在本轮高通胀驱动美联储陡峭加息缩表的背景下,部分基本面脆弱的新兴市场国家正面临汇率大幅贬值、资本连续流出和金融市场震荡三重冲击。
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建议,各国央行应加强协调,对政策决定进行清晰的沟通,同时保持独立性,这将有助于锚定通胀预期并降低所需的紧缩程度。发达经济体央行应高度关注货币紧缩的跨境溢出效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应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建立外汇储备。
一季度外汇市场走势
一季度初,在经济数据和加息预期的加持下,美元指数反弹至106附近。3月,银行业风险事件频出,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急转直下,美元指数回吐了此前大部分涨幅,欧系货币则相对上涨;商品货币中,季节性因素使加元表现不佳,澳元和新西兰元则基本维持稳定;日本央行未能如市场所愿进一步放宽甚至取消YCC,不过,在避险需求驱动下,日元依旧有买盘。
截至3月31日纽约交易时段尾盘,美元指数收于102.5107,较上一季度末下跌0.98%;欧元兑美元收于1.0853,较上一季度末上涨1.44%;英镑兑美元收于1.2336,较上一季度末上涨2.22%;美元兑日元收于132.7080,较上一季度末上涨1.27%;美元兑瑞郎收于0.9143,较上一季度末下跌1.15%;美元兑加元收于1.3530,较上一季度末基本持平。
受经济前景改善和英国央行在近期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进一步加息提振,英镑成为第一季度表现最好的主要货币,欧元兑英镑第一季度下跌约0.6%。
第二季度欧美货币政策前景短期分化,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指数预计将继续回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在海外银行风险整体可控的前提下,欧洲央行尚处“鹰派尾声”,美联储已步入加息末期,美元指数或逐步下行。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已下调对美元的观点至“不看好”。CIO表示,准备以非美元货币支付大笔开支的投资者,应趁美元即将迎来拐点检视其货币配置,并重新调整货币相关风险策略。所有G10国家货币相对美元都有望升值,因为多国央行继续应对通胀,而美国政策利率差不多见顶。
欧系货币方面,兴业研究认为,虽然鹰派央行利好欧元,但从CFTC持仓情况来看,欧元多头加仓空间有限,持仓分化度处于超买区间且已开始回落,欧元兑美元难以顺畅升值;英国巨额能源补贴延续、叠加薪资增速回落,有望使通胀在第二季度加速下行,英国央行偏鸽立场对英镑汇率提振不足,但英国较欧美已进入经济强周期,以及银行业风险相对更小,英镑汇率将获得更强底部支撑。
而日本央行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减少政府债券购买,因为在金融业危机之际,收益率上行压力消退。自硅谷银行事件冲击市场以来,日本10年期债券收益率远低于0.5%的政策目标上限。日本央行可能会缩短收益率曲线控制的目标,然后从负利率政策转向零利率+前瞻性指导,长期看应该会对日元构成支撑。
另外,本季度初OPEC+的减产决定可能会加大全球通胀压力,并可能促使各国央行在更长时间内保持紧缩政策。油价面临更多上行风险,对石油敏感的货币可能受到良好的支撑。
伦敦NatWest Markets Plc新兴市场策略师Eimear Daly表示:“3月份的金融市场波动可能只是重新点燃新兴市场套利交易的入场券。现在美国利差可能会受到限制,投资者将被吸引回到新兴市场的高利差货币,并获得大量的套利。”
新加坡RBC Capital Markets亚洲外汇策略主管Alvin Tan称,某些亚洲货币也能在一段时间更好地抵御美元的走强,尤其是在美联储过度紧缩可能引发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的情况下。韩元和泰铢仍然相对便宜,如果亚洲今年确实能够避免衰退,预计该地区的资产和货币将进一步走强。
标签:
相关文章
刚刚,华为官宣:华为Mate60Pro+ 华为MateX5正式开启预订!有这几款配置,速看......
刚刚,华为手机官宣:今天,华为Mate60Pro+、华为MateX5加入先锋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