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独家】校媒“双向奔赴”!东华理工学子修水采风研学活动圆满结束
全球赣商网讯 “再见,修水。我们约好下次再来!”4月23日,由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和江西日报社赣商传媒联合主办,东华理工大学修水创新研究院全程支持的东华理工大学2021级广告学专业修水摄影采风活动圆满收官。
【资料图】
自4月16日采风活动启动以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广告学专业的78名师生走进修水,深入教育基地、田野山间、项目车间、古村古迹,通过参观、采风、调研等形式,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综合实践研学活动。
春天的修水,到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从“修水实践”到“修水样板”,研学团用手中的镜头对准“修水之美”、聚焦“修水之变”,去发现、去探索、去记录,将综合实践的“作业”写在修水的田野里、义宁的山水间。
追忆“红色”修水
秋水之芒,红星闪耀。在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师生们认真聆听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瞻仰红色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近距离感受秋收起义精神。
活动引导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师生们在这里探寻红色足迹、缅怀革命先辈,在革命历史的回响中感受那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在追寻秋收起义的号角中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
触摸“绿色”修水
走进宁红茶文化园,师生们赏茶道、品茶艺、挥毫泼墨、采茶制茶……通过体验了解宁红茶的文化历史、探寻宁红茶的“前世今生”。在茶香四溢的青山绿水间,师生们边走边拍,用镜头记录下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通过实地探访,师生们感受到了宁红人秉持做好生态保护,做大做强茶文化产业,走好绿色崛起新路的决心。
远离城市喧嚣,走进素有“世外桃源”美称的箔竹古村,师生们在这里体会到了修水乡村的别样魅力。建于明代初期的箔竹村,四面环山、梯田层叠、竹林茂密,现仍保有九井十八巷,东西南北四门,三十余栋传统民居。随着当地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成为了修水著名的“网红打卡点”。
从“樱乡布甲,云上人家”的布甲乡,到深耕一叶、凭借蚕桑产业闯出了发展“新丝路”的黄溪村,师生们穿溶洞、进乡村,用镜头去记录布甲村与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般地和谐共处,用镜头“抽丝破茧”、寻找黄溪村乡村振兴的“蝶变”痕迹。
在短短几天的实地采风中,研学团的学子们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绿色修水的美丽生态,看到了生态修水的绿色崛起。
感受“文化”修水
文化修水,高峰屹立。修水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诞生文化奇才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教育兴盛,有“诗书双绝”黄庭坚和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两座文化高峰。研学期间,师生们走进黄庭坚纪念馆、陈门五杰故里,探寻文化古韵、感受“文化修水”。
在黄庭坚纪念馆,师生们在栖游读书之处回味他的经典诗句,在摩崖石刻边探寻他的书学思想,在碑刻旁感受他风神潇洒、瑰玮跌宕的书画神韵。
在陈门五杰故里,通过深入了解了义宁陈氏家族爱国、重德、好学的家风故事,读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以此涵养学子们爱国爱家、好学向上的良好作风,增强学子们的文化自信。
短短7天的研学采风,让东华理工的学子们收获颇丰。通过实地综合实践,学子们文化研究能力、镜头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研学的过程中,师生们亲身体验了从“修水实践”到“修水样板”,再到“修水巨变”所取得的乡村振兴成果,拓宽了文化眼界与思想格局。
在师生们采风研学期间,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朱青、院长徐国华、副院长唐东堰等一行专程赶赴修水,看望并勉励同学们要好好珍惜这个摄影采风研学机会。徐国华表示,修水是一个绿色、红色、古色、山色都齐全的地方,非常适合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这次摄影采风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希望研学团能深度挖掘修水的文旅特色,用镜头语言去记录、去表达,回校后通过各种形式更好地宣传推广修水。
此次采风研学社会实践活动是东华理工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和江西日报社赣商传媒为构建“校媒共育”新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是一场专属于高校与媒体间的“双向奔赴”,为今后进一步深化双方合作、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奠定了良好基础。( 李维圣汉 /文 胡儒基 /图)
标签:
相关文章
刚刚,华为官宣:华为Mate60Pro+ 华为MateX5正式开启预订!有这几款配置,速看......
刚刚,华为手机官宣:今天,华为Mate60Pro+、华为MateX5加入先锋计划,